台江苗族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中的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建构探究 ——以《台江稿仰文化旅游村寨规划和建设》为例
作者:Admin  时间:2018/11/6 16:28:53  返回上一页>>
                                            台江苗族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中的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建构探究
                                                      ——以《台江稿仰文化旅游村寨规划和建设》为例
                                                                                          杨政洪
                                                                                         2017年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非常荣幸在此汇报和分享我们多年从事景观设计、文化旅游策划、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的探索等工作。我将以《台江稿仰文化旅游村寨规划和建设》为例,探索研究台江苗族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中的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建构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 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建设在贵州苗族地区的实践
        “传统村落”与“古村落”、“民族特色村寨”等名称虽有所不同,但所指侧重点有一定差异,但所指的对象基本相同。它是历史上建设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村落村寨建筑群,亟需得到保护。我国相继出台系列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各地也根据区域性特点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2012年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贵州省有90个,全国各省区最多,其次是云南62个,山西49个。2012年到2014年,贵州共有426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二批202个,第三批134个。可以说,贵州是地道的传统村落大省。贵州的传统村落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典型的民族传统村落,民族文化非常浓郁。在这些民族传统村落中,由于苗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比例最高,苗族传统村落又占了很大比例。黔东南共有276个村落入选名单,占全省总数的64.79%,全省最多。台江长滩、反排等37个村寨入选。
2015年,贵州出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消防改造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工程,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台江也随之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将向大家汇报和分享台江苗族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中的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建构的实践经验。
附图《古苗疆走廊图》
二、贵州利用苗族传统村落发展旅游成功案例分享
(一)西江千户苗寨
     引爆旅游的主导因素:庞大的木质结构吊脚楼群+刻读可视的苗族文化
(二)松桃苗王城
      引爆旅游的主导因素:具有军事防御的石头古寨+苗族祖源文化 
三、稿仰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践 
 (一)台江苗族文化和传统村落概况
       台江是全国苗族人口所占比例最高的一个县,全县有15.9万人口,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7%。苗族文化丰富多彩,以苗族古歌、苗族银饰、苗族服饰、反排木鼓舞、施洞和长滩稿仰独木龙舟、舞龙嘘花、多声部合唱、姊妹节等最为显著,有“文化富矿”地带之美誉,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中姊妹文化已享誉海内外,每年农历正月至五月间,台江县域内各支系的苗族都要举行苗族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苗族姊妹节。苗族姊妹节被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展现了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期间,青年男女间热情奔放的情爱生活。台江全县分布有大小自然村寨约 600 个,其中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有37个。因历史原因和苗族的自然观及生存法则,苗族传统村落大多建在崇山峻岭之间,建筑依山呈梯级建造,村前屋后大多保留有以枫香树为主的风水树林,充分体现了苗族生态观和对生命的尊重。以寨老为核心,以村寨自发制定的村规民约为治理法典,采取议榔、栽岩、刻道、巫医一体等多样手段治理村庄和管理村民。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优雅迷人的自然环境和古朴浓郁的传统村落正引起世人和政府瞩目,旅游业也随之得到一定发展,村民经济和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同时也伴随外来文化的影响,苗族传统村落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二)稿仰村寨基本情况
        稿仰地处贵州省台江县老屯乡,距离台江县城 25  公里,台江至施洞公路从村旁经过,交通便利。村寨占地300余亩,芭拉河绕村流淌,村内古树参天,民居多为苗族吊脚楼,古朴典雅。全村148余户,600余人,均为苗族。它是独木龙舟和姊妹节发源地,龙舟竞技和银饰闻名全国。全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户均收入不足2000元,是典型的一类贫困村。
    (三)稿仰模式的实践过程(重点)
       2017年元月18日我们贵阳正红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受台江县政府邀请,由我带队对稿仰进行了为期20天的详细调研,之后又耗时一个月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于2017年3月25日开工建设,由中国水电第九工程局承建,计划6个月完成建设,用一年时间培育业态。
  1、规划设计
  A、主题和目标定位
     主题: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苗疆千年古堡,独木龙舟发源地。
     目标:(1)国家主流文化和苗族文化和谐发展示范村
          (2)国家治理和村民自治示范村
          (3)党建扶贫和村民创富能力建设示范村
          (4)建设年游客量50万人次的AAAA级景区
          (5)村民户均收入1万元
  B、空间结构:
  (1)遵循原则:遵循苗族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和协调管理体制下的村落空间结构,同时植入生产结构调整和提升生活质量所需的基础设施,以及承载先进文化的物质空间。苗族由于历史造成的一些原因,如不断迁徙、分散,致使苗族在历史上确实未能形成自己统一的相对稳定的和雄厚的经济、政治势力,更难在较大范围内组成自己相对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和政权机构。但各地区、各支系的苗族,其内部均有一套在历史上形成和不断完善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协调管理体制。诸如“鼓社”、“议榔”、“合款”、“埋岩”组织和“鼓头”、“理老”、“寨老”制,以及相应的各种制约和规范全体成员行为的“榔规”、“款约”、“理词”等法规、公约和习惯法,及其执行机制。苗族不仅有自己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生活习俗,而且在历史上还产生和形成了自己对世界万物和人生的哲学思辨,创立了自成体系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世代相传,不断充实完善。正因为被历代封建王朝长期斥之于“化外”,所以苗族走着自己发展的道路,而受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伦常和儒家“礼制”的影响甚少。例如,婚姻方面,苗族青年男女可以“跳月”成婚、“对歌求偶”。同时,传统村落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是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在人们生活和居住空间的反映,因此,传统村落的规划思想自然地体现着自给自足经济的影响。基于这些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社会组织结构和协调管理体制下的村落基本具备了耕地环绕的村落中分布议郎坪、跳月场、祭祀场所等公共空间的空间结构。因此,在稿仰文化旅游村寨的规划中就是着重恢复完善这种传统的苗族村落空间结构,又结合村民对时尚生活向往追求所需,适当植入新的文化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
(2)空间布局
a、村内:保留原有村庄风貌,村内适量植入公共建筑和户外景观。
       一是,整治原有的跳月场公共活动空间环境,并根据苗族蝴蝶妈妈的传说将跳月场取名为“蝶舞广场”。
       二是,在村落北部场地建设议榔坪、栽岩和刻道亭,恢复其传统的议事场所,完善传统苗族村落空间结构。
       三是,在村落临水面建设龙王庙,内设祈雨台,以实现对风调雨顺的祈祷,表达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模式下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
       四是,利用村间空地营造忙牛阵、鬼斧神堡、巢居等园林景观。
b、村外:为完善村庄文化传承和生产经营功能,在村外建设苗族文化和手工艺传习所及精准扶贫乡村创业工坊。
C、建设项目安排:
(1)市政设施:道路硬化美化、消防设施新建、强弱电改造、给排水改造、村庄绿化。
    (2)文化工程:苗族文化和手工艺传习所、议榔坪、龙王庙、龙舟文化博物馆、村史博物馆。
(3)生产工程:乡村创业工坊
D、生产方式:由过去单一从事农业生产向以旅游服务为导向的综合服务型经济体转变。
E、业态布局:
(1)美食美宿
(2)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生产销售
(3)文化演艺
(4)水上娱乐
(5)匠人输出
    2、资金筹措
      A、政府涉农资金整合
      B、银行信贷
    3、投资额度:4000万--5000万
    4、建设组织:采取EPC模式
    5、组织建设和村寨管理:行政(村委会)+市场(公司+协会+农户)
    6、市场营销:结合长滩、老屯和芭拉河共同打造“贵州银滩”或“中国苗人谷”品牌。       
四、稿仰模式的借鉴价值
1. “保护性建设”理论价值
        我国从1990年代以来进入高速城镇化发展期,传统村落破坏严重,传统村落保护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保护及建设。在稿仰我们倡导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建设”。其核心意义就是:在建设中,必须保护传统村落的基本原貌;不对传统村落进行大拆大建,把原有风貌和新增建设项目进行有机统一。这样的“保护性建设”理念的实施,避免了农村城市化和农村不像农村的被动局面,从而让传统村落呈现出地域性、民族性、适应性的特点;把丰富的传统文化保留在我国山山水水之间,把中华民族多元多样的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代代相传。 
2. “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建构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经验
         在“保护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保护了有形的传统建筑硬件,但传统村落中的灵魂却被忽略。因此,我们在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建设”工作中,把“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所谓“文化体系”,就是传统村落中的根脉,由传统村落中的人们动态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活文化。这在民族传统村落中就更加显得重要,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传统村落的不可动摇的根基。所谓“生产方式”是传统村落中的人们的生计方式,是他们维系生命的生产劳作方式,满足村落基本生活需要,是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传统村落的建筑与他们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相互适应,合为一体。
        我们在台江稿仰苗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建设中,将苗族传统村落中苗族文化体系与生产方式重新构建作为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保护了传统村落建筑,还保护和提升了苗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生产方式。让苗族传统村落和生活在其内的人有名有实,充满活力,代代相传,实现可持续发展。
3、稿仰模式核心内容和价值:旅游+扶贫+村落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重构
  (1)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体系”构成:国家主流文化(代表先进性生产力)+民族传统文化
  (2)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本属性认同和交易补偿机制建立是传统文化传承和村落保存的经济基础。
  (3)构建完整的村落文化体系和景观体系是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首要条件
  (4)将过去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转化为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生产方式,不失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不错选择。
  (5)把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和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制造具有市场流通价值的“乡村旅游资产包”,有利于政府投放资金的回笼,让村民享受全民旅游时代红利。
  (6)坚守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由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的原则。
五、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1. 问题:结果和初衷相违
        传统村落保护是目的,但建设完成后带来事实性的破坏等问题。根本原因是忽略了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的“软件”要素,硬件建设不能忽略“软件”系统。
建议:将传统村落的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重建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
正红  |  正红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www.gyzhj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19012341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345号